调查显示:高校申请专利用于“评审、考核或奖励”比例过高!
来源:渭南师范学院技术转移中心
发表日期:2020-3-20
点击次数:703
近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向社会公开发布《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》(下称《报告》)。2019年专利调查共发放专利权人问卷1.35万份,专利信息问卷4.25万份,回收有效问卷分别为1.28万份和3.73万份,回收率为94.7%和87.8%。
高校、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申请专利比例较低
《报告》显示,高校与科研单位科技成果申请专利的比例较低,科技成果申请专利比例在10%以下的专利权人分别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中占比 56.6%和 35.5%。

高校专利布局受政策因素影响过高用以完成评审、考核指标或为获得奖励比例过高
有 56.3%的高校表示没有实施的专利被用以完成专利评审或考核指标;41.6%的高校利用没有实施的专利获得奖励等,远超企业相应占比,高校专利布局目的受政策因素的影响过高。

目前,涉及考察专利指标的各类认定、评审和其他评价工作中,如职称评审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,仍存在偏重专利数量,对专利质量考察不足的现象。一方面对我国专利质量造成负面影响,另一方面也失去了认定、评审中使用专利指标的意义,建议相关认定、评审和评价工作应更加重视考核专利质量。
高校发明专利维持年限明显低于企业
近年来,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缓慢提高,由 2015 年的 5.8年提高到 2018 年的 6.3 年。而 2018 年,国外在华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9.7 年,较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高出 3.4 年。从专利权人类型看,截至 2018 年底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为 6.5年,相对较高,而大专院校为 5.4 年,相对较低。

报告全文请关注科奖中心后输入“专利报告”获取。
版权声明
本文由科奖中心综合整理,仅用于学术分享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『上一篇』
陕西启动百项科技成果...
『下一篇』
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...
『回到顶部』
『关闭窗口』
|